星期三, 6月 16, 2021

祭司當得的分(利七)

 這是從耶和華火祭中,做亞倫受膏的分和他子孫受膏的分,正在摩西叫他們前來給耶和華供祭司職分的日子。(利七35)

    百姓獻祭之後,沒有在祭壇焚燒的祭物,神有給祭司當得的分,按照所獻的祭,所得的分也不同,燔祭全燒掉,祭司得皮(利七8);素祭取一把獻,其餘給祭司(利二2-3);平安祭百姓獻脂油和腎,祭司得胸和右腿,剩餘的獻祭者和家人或其他人分享(利七34);贖罪與贖愆祭百姓獻脂油和腎,其餘的給祭司,要在聖處,也就是會幕的院子吃(利六26、利七6),看出神對事奉神的人,很細心地安排他們生活的需要,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來專心事奉,神真是憐憫人的神。

   撒上 2:15-17 又在未燒脂油以前,祭司的僕人就來對獻祭的人說:「將肉給祭司,叫他烤吧。他不要煮過的,要生的。」CUV 2:16 獻祭的人若說:「必須先燒脂油,然後你可以隨意取肉。」僕人就說:「你立時給我,不然我便搶去。」CUV 2:17 如此,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甚重了,因為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或譯:他們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

    聖經中記載一個祭司,名叫以利,他兩個兒子也是祭司,可是神說這兩個祭司是惡人,不認識神(撒上二12),搶取百姓所獻的祭物,脂油是給神的,連獻祭的百姓都知道,但是卻強行取肉,所以惹神憤怒,也讓百姓厭棄給神獻祭。祭司有神安排當得的分,可是這兩個祭司因為貪心,打破這樣的規定,本來要給祭司的福氣變成咒詛,神向以利家咒詛家裡沒有一個老年人(撒上二29-32)。

    詩 37:25 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

    弗 5:5 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裏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詩人的體會,用心觀察周圍的人,年幼到年老表示他的閱人無數,是一種智者的觀察,未見義人被棄,他的後裔討飯,這又是神的應許,今天我們一個因著信接受主耶穌寶血洗禮的人,就是被神白白稱義,因此要努力遵守神道理,行義的才是義人(約壹三7),神的應許不會落空,生活的問題不是問題,因為神有安排我們所當得的分,只怕我們心中有貪,破壞了這個神人之間的關係,導致神的怒氣向我們發作,最終與神的國無分那就不好了。

    在這個疫情下,或許有許多人的生計會受到影響,但從神對祭司的生活照顧地無微不至,我們應當一起來追求,受洗成為屬靈的祭司,保守我們的心,知足倚靠神不貪心,神必定將他所應許給我們的分,天天賞賜給我們!

   提前 6:6-8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CUV 6:7 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CUV 6:8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星期二, 6月 15, 2021

常常燒著的火(利六)

在壇上必有常常燒著的火,不可熄滅。(利六13)

    從利未記第六章至第七章,看似重複前面五祭的內容,但前五章是以百姓獻祭的角度來看,六、七章是以祭司要獻祭的角度,提醒祭司應當在幫百姓獻祭的過程,因為祭司是神特選,從利未支派當中再選亞倫的兒子成為祭司,是神託付屬靈的職分,並非自取(來五4),所以更需要注意的獻祭細節,以免在事奉過程當中得罪了神。

    第一章談及燔祭,第六章8-13節同樣談到燔祭,但是多了這一個提醒:壇上必有常常燒著的火,這是什麼意思呢,祭司必須從清早到傍晚要獻祭在壇上,因此火要常常燒著,但晚上休息時,壇上的火也不可熄滅,表明祭司要時常謹慎照顧壇,也是要時時清理壇,壇上有火,表明神對人的照顧永不中斷,而人事奉神,也當如此,要除去許多內心的污穢,時常火熱地事奉神。

   提後 1:6-7 為此我題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CUV 1:7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聖經記載一位年輕的傳道工人,名叫提摩太,使徒保羅特別寫了兩封信給他,一方面是因為提摩太是他屬靈上的親兒子(提後一2),另一方面,從書信當中看出一些蛛絲馬跡,這個傳道人提摩太身體上胃不是很好,個性上可能也比較軟弱一點,面對教會的問題會比較膽怯,相對於同樣是教牧書信的提多,提多個性就是比較勇敢,可以和克里特島被稱為惡獸的人來勸勉(多一12),看起來提摩太在當傳道的過程中,有時稍微軟弱,所以保羅常常提到求神「憐憫」他(提後一2),因為膽怯的心,甚至一度將神所賜的恩賜埋沒了,所以保羅提醒他要將他從神藉著保羅按手給他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大學時期曾經聽過一個見證,有一個教會的教牧負責人,也就是這間教會的代表,因為在同工的相處上有許多的不愉快,下定決心在聖餐禮過後辭掉教牧負責人的工作,半年一次的靈恩會到了,到了靈恩會的最後一天要領聖餐,當傳道談到聖餐是主耶穌為我們每一個人流血,藉著寶血洗禮洗淨我們的罪時,這個教牧看到一個異象,主耶穌親自顯現給他看,在靈裡面,主耶穌拿起他釘痕的手對他說:「我為你做這個,你為我做什麼?」之後這個異象就不見了,想到主耶穌的愛,這個教牧一直流淚,聖餐禮過後,教牧繼續地做教會負責人的工作。這個見證,影響小弟深遠,每當自己在事奉上軟弱時,回想這個見證,回想主耶穌為我流血,軟弱的心再次剛強起來。

    祭司如果不供職,祭壇的火燒不起來,祭司如果懶惰不看顧祭壇,火就無法常常燒著。今日我們每一位蒙耶穌基督寶血洗淨罪的人,在這個末世都是祭司(彼前二9、啟五9),非常希望許多人可以因著文章、網路上的講道,在主耶穌恩典門還開著的時候,把握機會接受主耶穌寶血赦罪的洗禮,得以成為這屬靈祭司的職分,而我們每位祭司應當努力盡我們的職分,照顧壇上的火,倘若在人生遇到軟弱、許多難關走不下去時,我們應當回想主耶穌的愛,讓我們將這個壇上的火再次如火挑旺起來。

   賽 42:3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星期一, 6月 14, 2021

力量若不夠(利五)

他的力量若不夠獻兩隻斑鳩或是兩隻雛鴿,就要因所犯的罪帶供物來,就是細麵依法十分之一為贖罪祭,不可加上油,也不可加上乳香,因為是贖罪祭。(利五11)

    贖罪祭與贖愆祭有時難以區分,又記載這兩個祭是同一個條例(利七7),在我們真理研究會的討論下,將五章1至13節分在贖罪祭當中,但無論如何,這兩個祭都是要人打從心裡悔改歸向神,並且要很認真地看待生活當中的小細節,要能夠真正認罪,因此誤犯的罪,隱而未現的罪,都必須獻上贖罪祭,不分什麼生活背景。

    神也體恤人的軟弱,倘若家裡貧困,沒有辦法獻上牛、羊,可以獻鳥,倘若連鳥也獻不起,可以獻麵,依法十分之一是一個成人的食量,也就是說若沒能力獻,至少不吃飯禁食悔改吧,在當中看出神對人的愛與憐憫,也看出神希望選民能夠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微小的罪過,每個人都有能力悔改,神也希望每個人都必須悔改。

    何 4:6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

    利 5:17 「若有人犯罪,行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甚麼事,他雖然不知道,還是有了罪,就要擔當他的罪孽;利 5:18 也要照你所估定的價,從羊群中牽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綿羊來,給祭司作贖愆祭。至於他誤行的那錯事,祭司要為他贖罪,他必蒙赦免。

    不知者無罪,這是人的角度,神的角度是不知道還是有了罪,在何西阿書談及這些選民滅亡的原因就是無知,也就是對神的律法無知,當然很大部分是因為祭司沒有好好傳講神的律法,若從其他的先知書看到,人心的悖逆導致人不願意接受神的律法,這也是值得我們身處在這末後的日子所有人應當時常思考的。

    神真的是有憐憫的神,定出這些條例不是為了致人於死地,而是希望每個人深深檢討自己每天的行為,言語,因此獻上贖罪、贖愆祭後,最後就說「他必蒙赦免」,不要以自己的生活背景為藉口,而忽略了恢復神人關係,失去蒙赦免的機會,贖愆祭也提到,虧欠人就是虧欠神,應當每一天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是不是與神與人都和好,不以「力量若不夠」為由,要誠實地面對神,達到必蒙赦免的恩典。

    耶 31:18-20 我聽見以法蓮為自己悲歎說:你責罰我,我便受責罰,像不慣負軛的牛犢一樣。求你使我回轉,我便回轉,因為你是耶和華─我的神。CUV 31:19 我回轉以後就真正懊悔;受教以後就拍腿歎息;我因擔當幼年的凌辱就抱愧蒙羞。CUV 31:20 耶和華說: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

給青年的一封信: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5)—清潔

提前 4:12 (CUV) 4: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保羅勉勵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要在許多事上作信徒的榜樣,最後提及清潔,一個願意在靈修上追求清潔的,信徒也能依著這樣美好的品德,信仰得造就。 什麼是清潔? 提前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