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12,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3)--家庭生活篇

    許多人也曾經感受到主的愛,或許經濟上也不是說過不去,但是有了家庭、小孩,倘若家庭成員又有許多身體和心靈的狀況,在家庭中也實在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陪伴,論及『獻身』這件事,有感動也會讓人裹足不前。

彼得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十八28-30)

    談及『捨己』,往往都是得福的跳板,主耶穌說為了神的國撇下種種原本所看重的親戚關係,在今世必得百倍,來世必得永生,主耶穌的應許絕對不會錯,而這個撇下並不是『不顧』,而是明白人生的優先順序,將神的國看得比自身的親戚關係重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了耶穌,才有神所賜福的家庭生活。

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麼。(林前九5)

    使徒保羅寫信責備哥林多教會,要看眾使徒的權柄,因為傳福音的是靠福音養生,保羅為了主的緣故,沒有進入婚姻,因為這是神賜給他的恩賜,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恩賜,談及其餘的使徒,甚至點名磯法彼得,他們做使徒卻是帶著他們的妻子一同往來,甚至其他人也是,所以當時教會在使徒時代中的使徒也不是『一個人』,家庭跟著他一同往來,也因為在事奉的過程中體會夫妻生活對於教會牧養的重要性,所以寫下彼得前書,提到在外邦中要品行端正,其中一項就是提到夫妻關係,了解按情理和妻子同住才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道理(彼前三7),也可以理解古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的道理(彼前三6),畢竟彼得的婚姻和他的信仰並不是分開的,倘若彼得為了神的國做了所謂『拋家棄子』的負心漢,有怎能體會到與妻子『同住』的道理呢?

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創五21-23)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5-6)

    聖經中談及一位信心的見證人叫做以諾,在他65歲那一年,生了瑪土撒拉,神對他孩子名字的啟示,瑪土撒拉的意思是:死後災難將臨到,因此以諾的人生觀改變,過著與神同行的生活,而與神同行並不是到一個地方隱居,而是過著屬神分別為聖的生活,也看到他在與神同行的過程中,生兒養女,表明他的家庭也是和他一同走這條與神同行的道路,要能夠跳脫當時的價值觀走這條道路,真的需要信心,因為他明白了,神要來審判與毀滅世界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帶著家庭與神同行,到神的面前,也努力地尋求必得神的賞賜,因此帶著家庭過著與神同行的人生,就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是因為他的信心。

    一位傳道在大學時期參加神訓班就有想要報考神學院當傳道的感動,但要報考神學院前,也是對放不下家人心中有許多的掙扎,小孩也出生沒多久,有許多的顧慮,擔心若報考神學院了,沒有人能照顧家庭,神的帶領很奇妙,讓他有機會參加一次神學院按立傳道的畢業典禮,在那次畢業典禮後,許多的神學生看到他,雖不認識他,但也不斷地鼓勵他來報考神學院當傳道,一位神學生告訴他:『你獻上自己,神會幫你照顧家庭,你自己顧家難道比神顧的好嗎?』,這句話讓他反覆思考,也讓他再次鼓起信心,就在那次報名了神學院,現在是專職的傳道工人。

    信仰就是一種生活模式,一人獻身,全家服事,家人有同樣的心志,倚靠神才得以過每一天,信仰與婚姻、家庭生活並不是分開,這就是神要引導人更認識他的跳板,或許有許多的不捨,但深信主的應許不會落空,有信心踏出那一步,神的恩典也必定臨到那努力尋求祂的人。

星期四, 4月 06,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2)--經濟篇

    談及獻身這件事情,對於一個有工作的人,最大的挑戰想必就是經濟的問題,倘若又有房貸、車貸,有心想要獻身也會讓人卻步 ; 對於一個學生而言,面對未知的工作環境,又傳聞傳道的生活費並不高,種種原因也讓許多有志青年打退堂鼓,到底面臨經濟的壓力,物價的上漲,未來的不確定性該如何有勇氣地踏出那一步呢?

一、從轉職談起

阿摩司對亞瑪謝說:「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原文是兒子)。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對我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預言。』(摩七14-15)

    從聖經當中去看,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他要完成的旨意(弗二10),有些人是從未出生前,神啟示他的父母,將來這孩子要成為神的器皿,如參孫,有些人是父母體驗到神垂聽禱告,願意將得來不易的孩子從小獻給神,如撒母耳,但是大部分的人,他們是在生命當中體會到神的呼召,本來有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當中神的意念進來,為了回應神的呼召,進而轉職,如阿摩司,他本來是牧人,有自己的職業,又或者說還有副業(牧人+修理桑樹),本來也可以說是忙碌自己的人生,倘若沒有神的呼召成為他生命中的轉捩點,或許他的一生就是這樣過去,但是因為神選召他,叫他不跟從羊群,他就離開原本的工作,從南朝到北朝這不敬畏神的地方,傳講神的預言。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五9-11)

    又如使徒彼得,本來也是個漁夫,捕魚可說是他的專業與生命投入的重心,因為看到他有自己的船(路五3),或許本來的人生目標就是捕魚,有了船可以捕更多的魚,若再有一點事業心,再買幾艘船甚至建個漁港,將此地成為一個貿易漁港,將來老了沒力捕魚了,買個釣竿在海邊釣魚過餘生也不錯,可是神對他的旨意不是如此,當耶穌走進他的生命中,讓他體會到:沒有耶穌,沒有魚 ; 有了耶穌才有滿滿兩艘船的魚,再加上耶穌的呼召: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於是他放棄原本漁夫的工作,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今後就是做得人如得魚的專職傳道工作。

    大部分的人喜歡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因為面對未知的將來,要放棄原本的職業、生活環境,這本來就是很大的考驗,但是從聖經當中看到,大部分的工人,也是經歷如此的轉變,從原本的工作崗位轉換了跑道,因為神的呼召是在他們有著原本的人生規劃時才來到的,因此,面對轉職的壓力,並非現在才有的事,早在各個世代,這是每個要進入專職事奉的人,必須經歷的過程。

二、經濟怎麼過得去呢?

    真耶穌教會本著自立、自養、自傳之精神,不倚靠勢力、錢財,單倚靠神的靈而建設,如同使徒時代的教會,當時的使徒本著拯救世人的心,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也是本著自立、自養、自傳的精神,到各地去宣道牧養信徒。真耶穌教會的專職傳道,由總會來供應生活費,若要面對現在物價上漲的社會,以現實的層面看或許是不多的,倘若本來經濟能力是遠高於這樣的生活費的人,面對這樣的轉折必定會有所顧忌,當然現在總會也不斷地在調整生活費之補助,又或是有些地方教會也很願意幫補神學生在神學院的生活費用,但即便有總總的因應措施,最根本的問題是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恐懼。

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麼;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麼。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林前九13-14)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十28-30)

    從人的角度看,似乎是捨棄了,經濟必定受到虧損,一但經濟受到虧損,生活必定過不去,但是從神的角度看,卻是得恩典的開始,因為傳福音的是靠福音養生,有如舊約時代的祭司、利未人,被神分別為聖出來做專職事奉工作,其他支派都有產業,唯獨利未支派沒有,因為耶和華神就是他們的產業,而各支派的每個選民,也須奉獻十分之一,因為這些錢是要供給利未支派的生活,可以看到真的不會缺乏,並且豐盛有餘。

    主耶穌也是應許門徒,願意撇下一切跟從者,今世得百倍,並且來世得永生,因為一切的賞賜,生命的富足,都是從神而來的,並非倚靠自己的能力,倘若我們懂得投資,這就是雙贏的投資,不僅今世,連來世也有把握。

    筆者在報考神學院前,也是經歷這樣的衝擊,由於面對多數人是不清楚傳道這職分是如何被神引導的,得到最恐懼的話語就是:『你當傳道必定餓死』,當時我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太太又懷孕,又有就學貸款要繳交,經濟又不景氣,因此這樣的言論也確實讓我在報考神學院前許多的掙扎,但是感謝神的憐憫與大能,在我進入神學院就讀後,生活費可說是減半,太太又留職停薪,大女兒也出生了,因此算了一下,約需五年多的時間才有辦法將就學貸款還清,但感謝主,當我神學院一年級要結束時,與太太算了一下,竟發現可以直接還清,於是我們就直接還清了,打電話給我的父母,確實聽到相當震驚的語氣,是啊,以人的角度想,怎麼可能呢?到現在還是想不透那些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各行各業若推算到源頭,都必須說到:『靠天吃飯』,農夫需仰賴從天而降的雨水才使得農作物成長,業務員需仰賴神給他遇到好機會,運動員再怎麼能打也須神使他身體健壯不要受傷,基督徒定義穩定的工作最終也只能說『神使之穩定』,沒有耶穌,靠人的努力,打了整夜也沒有魚,但是有了耶穌,照著耶穌的話而行,才有魚,並且是滿滿兩艘船的魚,願我們都能從聖經當中生出信心,放下一切,跟從了耶穌。

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詩卅七25-26)


星期二, 4月 04,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1)--奉差遣篇

    近年來,隨著傳道的屆齡退休潮,真耶穌教會將面臨十年內要退休約50-60位傳道,表明平均一年需補齊5-6位傳道,又加上教會漸漸地分設,在台灣一個傳道目前平均須負擔2-3個教會,有時甚至3-4個且又兼任一些開拓或者區的工作,也讓地方教會的宣道牧養關懷工作有時較難以落實,有鑑於此,總會也想盡了一些方法得以鼓勵讓有志青年能夠投入這項專職事奉的行列,當然,這些外在的輔助措施確實也需提供以因應現今的社會,但追根究底的,是深藏在人內心深處對於獻身這件事的恐懼,加上末世出現種種的挑戰,以致許多優秀的青年也遲遲不敢踏出那一步。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4-15)

    神的真道是透過傳道的人將天國的福音傳給人來聽,而傳道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奉差遣』,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表明這些人真正被神差派來傳講天國的福音,各時代都有,因此讓所有的人在審判之時不能說沒有聽見,因此,成為專職事奉並非只是出於自己的想法,而是要確認是否『奉差遣』。

    只是聖經中所記載的這些專職傳道工人,也不是每一個都像保羅一樣,耶穌親自與他說話(徒九)、且透過教會禁食禱告,聖靈親自說話差遣出外宣道(徒十三1-3),與保羅同行的人中也有許多工人(徒二十4),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只是在聖靈的感動下紀錄以保羅為主的這一條線,當時也是有許多專職的傳道工人,至於這些人聖經就沒有記載他們是如何『奉差遣』的過程,對我們今天來說也是一樣,人是軟弱的,要如何知道神今日差遣我們呢?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約二十21-23)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廣義來說,一個領受應許聖靈的人,也就是受差遣,這也是為什麼當主耶穌升天後,這些門徒們也不是馬上出去傳福音,而是在耶路撒冷禱告等候應許的聖靈來,因為領受應許的聖靈才能作耶穌的見證(約十五26-27),證實這本聖經的真實性,這也是為什麼神學院考試的最後要一起禱告,總會的傳道會按手去聽是否有靈言,去確認此報名者是否有領受應許的聖靈。

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裏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賽六5-8)

    以賽亞先知是如何被差遣的呢?因為他承認自己的嘴唇的不潔,神也確實潔淨他的嘴唇,一個體會到神赦罪之恩的人,也就聽到神的呼召,然而,神不是說:『以賽亞啊,你去』,而是以賽亞自己體會到神的恩典之後自己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他會如此爽快地回應神的呼召難道是因為當時的宣道環境是容易的嗎?並不是,當時的環境是人聽是聽見卻不明白,心蒙脂油的信仰環境,但是以賽亞在這個時候感念神的赦罪之恩,因此為了回報神的愛,說了『請差遣我』,因此,被神差遣且願意回應神的人,最起初的原因,就是要報答神的愛。

    離開神學院之前,我到了每個神學生的寢室去聊天,向他們搜集了神學生入學前都必須要寫的『入學動機』,大家也不吝嗇地傳了檔案給我,我告訴他們,哪天你們軟弱了,不想當傳道了,我會把這封信回傳給你們,感謝神,回到寢室後來閱讀每個人的獻身之路,真的深受感動,令我訝異的,在入學動機中,神如何在每一個神學生心中動工的過程當然不一樣,但每個神學生都談及一件事:為了報答神的愛。

    回想曾經軟弱的過去,但今日卻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深信正在閱讀此文章的你,生命中也體會許多神的恩典,引著我們接受主的寶血洗禮,得以洗淨我們的罪,也在生命中看到神的帶領,既然傳福音需奉差遣,明白這是必須出於神的主權,所以我們應當問的是:『主啊,求你差遣我』,相信神必定給我們證據,雖然我們不配,但是我們願意,深信神要用的人未必是有能力的人,但是神要用的人必定賜給他能力。莊稼多,工人少,因此我們應當做的就是『求莊稼的主人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願主的工人被主的愛所感,有信心地回應神的呼召,奉神差遣,到世界各地的大禾田,收主的莊稼。

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十2)

給青年的一封信: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5)—清潔

提前 4:12 (CUV) 4: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保羅勉勵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要在許多事上作信徒的榜樣,最後提及清潔,一個願意在靈修上追求清潔的,信徒也能依著這樣美好的品德,信仰得造就。 什麼是清潔? 提前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