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06, 2024

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十五)


羅 15:1
CUV 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羅馬書寫到後面,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屬神的教會彼此同心,從前面幾章談及猶太人與外邦人在主裡面合一,前一章談及被神救贖的人,總是主的人,因此要為主而活,有許多文化的問題要以信心原則、不論斷原則來勝過,有些人信心比較堅定,有些人信心比較軟弱,這一章繼續的談及,堅固的人應該擔待不堅固人的軟弱。

什麼樣的人是那堅固的人呢?

一、有信心的人

羅 14:22-23
CUV 14:22 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CUV 14:23 若有疑心而喫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喫,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什麼是堅固的人,從前面看下來,就是在神面前有信心的人,在自己所行的事上能不自責,不論是在飲食、守日上,都能有面對神的信心,這樣的人就是在信仰上相對堅固的人。

堅固的人並不是誇口他的信心,而是他能夠做一個成熟的基督徒,去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在屬靈上有一種承擔,為了教會的同心,他並不是論斷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只叫鄰舍喜悅。

加 6:1-2
CUV 6: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CUV 6:2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教會當中,每個人的信心程度不同,認識神的過程也不同,在教會當中依然會有所謂『屬靈的人』,這些人在屬靈上有一種承擔,能夠不比較,也用溫柔的心,將軟弱的人挽回過來,是問我們是不是這種人呢?

二、用心研讀聖經的人

羅 15:4-5
CUV 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CUV 15: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一個堅固的人,他必定是用心研讀聖經的人,當時這裡所寫的聖經,是指著舊約聖經,表明使徒保羅依舊認可舊約聖經真實性,在羅馬書當中不斷地強調舊約律法被主耶穌成全,但是舊約聖經仍然是出於神的默示(提後三16-17)。

聖經可以給我們忍耐和安慰,更可以得著盼望,這就是堅固的人他信仰的根基,在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之時,他會回到聖經的引導,到底神在這些軟弱的事情上是要教導什麼道理,內心當中就是以聖經為出發在思考事情,因此能夠從軟弱當中得著盼望。

羅 15:9-12
CUV 15: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CUV 15: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CUV 15:11 又說,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CUV 15: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因著這樣的原因,保羅也不斷引用舊約詩篇、先知的預言,談及神的救恩早就已經預言要臨到外邦人,當時猶太人對於救恩臨到外邦人還是有許多心理過不去的地方,但是既然現在大家都受洗進入到神的救恩當中,深信我們必定有共同相信、共同遵守的方向,就是聖經,因此堅固的人,必定是用心研讀聖經的人,用神的真理挽回失喪的人。

三、對福音擴張有遠見的人

羅 15:19-20
CUV 15:19 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CUV 15: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堅固的人要有『擔代』的承擔,他屬靈的眼光會放眼『全世界』,原來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有許多主的羊未曾聽見主聲音,仍然活在罪惡當中,立自己的義,沒有接受赦罪的洗禮,以及聖靈的更新,也就是有更多軟弱的人需要堅固的人去擔代,這就是屬靈的承擔。

保羅他明白主耶穌對他的揀選,要做外邦人的使徒,因此自己也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傳過的地方傳福音,這不是說保羅很驕傲,而是他明白神對他的呼召,人生的安排,甚至可以說更體會神的心意,要將福音傳到地極,這就是堅固的人領受神的使命的遠見。

徒 1:8
CUV 1:8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我們所有領受應許的聖靈的人,也應當把眼光放遠,從周圍的人看到我們的使命,甚至也應當回應主耶穌的呼召,向全世界傳講救恩的信息,主耶穌的羊有在城市,也有在鄉村,放眼任何一個角落,願我們堅固的人,能夠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

星期二, 11月 05, 2024

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


羅 14:7-8
CUV 14: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CUV 14:8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因著體會主的愛,主的揀選,人生價值觀會改變,過著查驗神旨意的人生。進入到神救恩的團體,是包含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的人,獻活祭的人生很重要地就是要懂得與弟兄姊妹可以實踐彼此相愛的互動。

當時保羅所處的使徒時代,有原本就是猶太人受洗信耶穌的,也有外邦人(非猶太人)受洗信耶穌,一同進入到這主的身體裡,每個人也需要面對當時的環境,風俗習慣,潮流對信仰的衝擊,雖然每個時代所面臨的環境不同,但是總是有同樣真理的教導,讓活著的人都能夠活出為主而活的人生觀,談及幾些方面:

一、當融合的面相


1. 飲食方面

羅 14:2-3
CUV 14:2 有人信百物都可喫;但那軟弱的,只喫蔬菜。
CUV 14:3 喫的人不可輕看不喫的人;不喫的人不可論斷喫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

羅 14:14-15
CUV 14:14 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CUV 14:15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

使徒時代福音廣傳,有許多不同種族的歸入主的名下,生活、飲食習慣上各有不同,在一些猶太人的信徒中,還有許多人嚴守摩西律法中飲食的規定,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教導這樣的規矩,有所謂的『不潔淨的物』,現在一時之間要改變接受不潔淨的物,實屬困難。

徒 15:28-29
CUV 15:28 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
CUV 15:29 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因著神已經帶領彼得引導他進入哥尼流的家,並幫他們施洗,也是因為神說『神所潔淨的,不可當俗物』(徒十25),打開了外邦人進入救恩的門,也加上保羅領受主的啟示,與巴拿巴一起傳福音給外邦人,為他們施洗,第一次國外佈道回來之後,由於割禮的問題開了這耶路撒冷會議,最後聖靈的意思,外邦人受洗不用受割禮,在飲食上的提醒就是血與勒死的牲畜,禁戒祭偶像的物等,因此這就是這裡所說的『有人信百物都可吃』。

飲食習慣確實成為在神的真教會中融合的關鍵,但是為主而活的人,總能接納與尊重這些差異性。

2. 守日方面

羅 14:5-6
CUV 14:5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
CUV 14:6 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喫的人,是為主喫的,因他感謝神;不喫的人,是為主不喫的,也感謝神。

使徒時代仍有些猶太信徒,仍然看重、遵守律法上的各種節期,和禁食的規定,這是表達對神的虔誠,當然有些信徒明白主耶穌已經成全律法,只要虔誠事奉主,守不守節期均無所謂,外邦人受洗之後更是如此。

西 2:16-17
CUV 2:16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CUV 2:17 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保羅在之後的歌羅西書也是說明這個觀念,引出有如利未記二十三章的節期,當中並行的是節期中的月朔、節期當中的安息日(並非每個禮拜六的安息日),這都記載在利未記的二十三章,這些日子在基督裡已經成全了,倘若要守節期,甚至在贖罪日要禁食,或者在聖殿被毀的日子紀念禁食都不要緊,要禁食就禁食,但重點要有真誠地禁食,行道,(賽五八),這才是神所要的禁食。

猶太人與外邦人要在基督裡融合,這些面向都必須勝過,到現今我們也是如此,在神的真教會當中,來自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的人,我們也當在主裡面合一,保羅提出幾項融合的真理根基。

二、融合的真理根基


1. 信心原則

羅 14:22-23
CUV 14:22 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CUV 14:23 若有疑心而喫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喫,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在吃東西的事情,有個關鍵就是信心原則,當然人不會故意去吃有血、以及勒死的牲畜,至於有關文化、健康方面的食物,到底該不該吃,保羅提出若有疑心而吃就有罪,表示自己的信心都過不去,那也不用勉強而吃 ; 但若人有信心可以面對神,那也不用問什麼,吃就對了,因為他吃是出於信心。

林前 10:27-28
CUV 10:27 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你們若願意去,凡擺在你們面前的,只管喫,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
CUV 10:28 若有人對你們說,這是獻過祭的物,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喫。

保羅也是這樣的教導,就算到了不信主的家,凡擺在你們面前的只管吃,不用問,倘若他告訴我們那是有拜過的,那就不吃,這也是信心原則。

在教會的融合上,飲食與守日等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原則,凡不出於信心都是罪。

2. 不論斷原則

羅 14:10-13
CUV 14:10 你這個人,為甚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臺前。
CUV 14:11 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
CUV 14:12 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
CUV 14:13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在飲食方面,人如果自己有這樣的信心其實也就過了,可是面對另一個比較難的是面對人的論斷,保羅引導以不論斷為在則,來建立神的國。

a. 有信心者勿論斷無信心者

有信心的人不能論斷沒有這樣信心的人,正如有些人生病,有些人堅持不吃藥,要靠禱告,果真病得醫治,主親自醫治了他,這是他的信心,但他不能用他這樣的信心去要求別人,應當要如此行。

每個人對神的信心不一樣,但是都在主耶穌基督裡面同做肢體,有信心者也沒什麼好誇口,是因為神給我們這樣的信心。

b. 無信心者勿論斷有信心者

另一個層面,無信心者也不該論斷有信心者倚靠神的心,正如有些人生病,一面吃藥,一面也用心禱告,也蒙主的憐憫病得醫治,同樣,他也不能要求有信心不吃藥,要專心禱告的人,強迫他們一定要吃藥,要倚靠神也要靠人啊等,因為這都是這個人與神的關係,或許有神正在操練他的過程,不必互相批評,只要互相代求。

後記:神的國不在乎吃喝

羅 14:17
CUV 14:17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今日得蒙救贖,因著耶穌寶血洗禮進入到神的國中,但是,更重要的是族群的融合,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被聖靈更新,在神的國當中切實地實踐彼此相愛,在地如天的生活,因為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星期一, 11月 04, 2024

在上有掌權的,人人當順服他(羅十三)


羅 13:1-7
CUV 13:1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CUV 13:2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CUV 13:3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麼;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
CUV 13:4 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
CUV 13:5 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從前一章談及一個人的生命被神改變,進入到神的救贖當中,是因為主的憐憫,體會到這份愛的人,應當要過著獻活祭的生命,每日查驗神的旨意而活,人生價值觀需要轉變,十二章三節過後談到一些價值觀,到了十三章談及,當順服掌權者。

一、所有權柄都是由神所賜

神造萬物,神也賞賜人要『治理這地』的責任,因為人有靈。在各國中,任何首領、元首、君王、總統等一國之君,也是神將它們放在那個位置上。

但 4:32
CUV 4:32 但 4:32
CUV 4:32 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

聖經當中記載一位君王,名叫尼布甲尼撒,當時統治巴比倫帝國,版圖擴張,相當強大。一日,他做了一個夢,夢到一顆樹,極其高大,高得頂天,天空的飛鳥都宿在枝上,但是天上有聲音說要將這樹砍了,給他的心改變,給他一個獸心,
使他經過七期,好使他知道是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

尼布甲尼撒王找了一位心中有聖神的靈的人名叫但以理來解夢,但以理告訴他這顆樹就是他,也勉勵王說要施行公義斷絕罪過,以憐憫窮人除掉罪孽,或者平安可以延長(但四27)。

但是十二個月過後,一日,尼布甲尼撒王遊行在他的宮裡,他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話還沒說完,天上就有聲音說:『尼布甲尼撒王啊,你的國位離開你了,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知道,這世界所有的王,也都是神給他機會坐在這個位子,是要人能夠知道,是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人人也都當謙卑在這天上的神手下。

提前 2:1-2
CUV 2:1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CUV 2:2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因著這個原因,我們應當做的就是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讓我們有著好的信仰環境,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

二、除去一種政治心

既然所有權柄都是神所賜的,人應當有著一個順服的心,但是這個世界,人活在罪惡的世界,心思意念受到這個世界的轄制,因此看到現在人因為政治因素,無法真正實踐彼此相愛,民和民之間衝突,因為有不同支持的政治理念,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因為國家自身利益因此越來越多戰爭,為什麼會如此呢?

1. 人的心追求這個世界

約 18:36
CUV 18:36 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主耶穌說他的國不屬這個世界,若屬這個世界,臣僕就會爭戰,所以我們看到為什麼現今世界局勢都在爭戰,但每一個國家爭戰也都是打著『為神而戰』的旗號,是因為所追求的是『地上的國度』。

人的財寶在哪裡,心就在那裡,人如果是嚮往進入永恆神的國度,他就會看淡這個世界的政治角力,因為明白不論是誰作王,都是神在掌權,內心追求的是新天新地的實現,這都只能在神的國度中,每個人的心思意念被聖靈更新,因為世界的事已經被他釘在十字架上(加五24)。

2. 肉體的私慾與靈魂爭戰

彼前 2:11-14
CUV 2:11 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
CUV 2:12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鑒察或作眷顧〕日子,歸榮耀給神。
CUV 2:13 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
CUV 2:14 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

彼得談到有一些事情是與靈魂爭戰的私慾,會導致人無法在外邦人中品行端正,其中就談到『要順服君王』,表示這些不順服的觀念是出於內心的私慾,因為人本身就不願意被管轄,想要自己做主,當上位者不再被景仰時,人就不再服從,這些觀念都來自於內心的私慾,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他會倚靠聖靈,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罰惡賞善的臣宰。

三、行善,神必保守

CUV 13:6 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
CUV 13:7 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對當時使徒時代,受管轄於羅馬帝國當中,在人的權下,其實與我們現今的世代一樣,各國也有各國的元首,也有那個國家的制度,保羅勉勵人應當行善,也就是上面所提到順服的好行為,因此納糧、納稅,國民的義務也應當遵守。

太 17:24-27
CUV 17:24 到了迦百農,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麼。〔丁稅約有半塊錢〕
CUV 17:25 彼得說,納。他進了屋子,耶穌先向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CUV 17:26 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CUV 17:27 但恐怕觸犯〔觸犯原文作絆倒〕他們,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他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

主耶穌也納稅,雖然他可以選擇不納,但是為了不要觸犯、絆倒他們,因此叫門徒去海邊釣魚,竟然在魚的口中得到一塊錢,可以做主耶穌和門徒的稅銀。

主耶穌為我們做了示範,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人的權下,懂得順服人的制度,而願意順服神的旨意的人,生活的問題不是問題,在納稅的事上,神也必定安排他的方式,幫助我們得以納稅,因為行善的,神必保守。

結語

一個人的生命被更新,是價值觀改變,本來是不順服的,但是因為體會到主的愛,使我們的心順服,願我們都能效法耶穌的榜樣,在現今似乎政局不穩定的世代,為在上的禱告,在上有掌權的,人人當順服他。

給青年的一封信: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5)—清潔

提前 4:12 (CUV) 4: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保羅勉勵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要在許多事上作信徒的榜樣,最後提及清潔,一個願意在靈修上追求清潔的,信徒也能依著這樣美好的品德,信仰得造就。 什麼是清潔? 提前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