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20,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4)--把握時機篇

    聽過一些有志青年也曾想過要走上獻身專職傳道這條路,明白這條路的價值性,但一直覺得時機還未到,等待經濟家庭狀況穩定了,再來獻身,又或者不斷地告訴自己:時候還沒到,然而當感動的時間一過,也就漸漸地將那曾經觸動他內心深處的感動隱藏起來了。

凡被數的利未人,就是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眾首領,照著家室、宗族所數點的,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凡前來任職、在會幕裏做抬物之工的,共有八千五百八十名。(民四46-48)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利未人是這樣: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裏,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至於所吩咐利未人的,你要這樣向他們行。」(民八23-26)

    舊約時期神特選利未支派來辦理會幕的專職工作,百姓的信仰興衰與否和利未人是否真的『專職』有關(尼十三10-13),而神揀選利未人專職事奉的年齡是30-50歲,從這兩節經節綜合來看,可以大致理解,30-50是在會幕裡辦事的,25歲可以開始辦理,所以推論下可說是25歲的利未人開始學習辦理會幕的事情,30歲開始正式在會幕裡工作,或許可以說是這五年的學習時間。好像今日神學院的訓練一樣,雖然也明白自己的身份要踏入專職的服事,但仍須經過被神洗淨、改造的時期,才得以成為神要用的器皿,而這也需要時間。

    不論是25歲或者30歲,都提到一個重點,神有選定專職工人的工作時間點,25歲到50歲,也就是人生的精華時期,許多的人在這個時期是工作飛黃騰達時期,而這些利未人,卻將人生的黃金時期投入在神的專職事奉當中,因為這個時期是最有體力、精神、活力等,這些利未人還需要抬會幕,所以一但過了50歲這樣的工作也確實比較吃力,也看到一件事情:神有安排一個人可以專職事奉的年限。

    正如神學院的招生年齡是25到40歲,傳道屆齡退休是到65歲,進入神學院需四年的訓練與實習,課程的緊湊以及各種心志的操練,再加上讀書的生活,對於一個工作已久的人,要再重新進入上課學習、讀書、繳交作業、各地實習的學生生活,確實在體力與精神上是相當吃力的,再加上開始駐牧之後,被差派的生活,很快地就結束了,到底在短暫的人生當中,我們有多少時間可以真正地『為主而忙』呢?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

    傳道書是一卷智慧書,講明虛空的人生下,應當把握時間去追求的事情,而最重要的就是要紀念造我們的主,而也提及要把握年幼之時,因為必有衰敗的日子,以下就談到一個人各方面漸漸凋零的狀態,所以紀念造我們的主是有他的時間性的,這顛覆了我們原本的價值觀,大多數的人的認知是,等我工作、家庭穩定了,事業也有成了,退休之後,我要在神的殿中服事,可是換個角度思考:我們真的能活到退休嗎?而為什麼服事神這麼重要的事情要等到退休才來做呢?智慧的話提醒我們,應當把握時機。

    一位年輕傳道分享到,為什麼當時願意在年紀輕輕時就獻身報考神學院來當傳道呢,就是因為他想要獻上至好的,而當時他的『至好的』對他而言就是他的『青春』,因此投入了專職事奉的行列。筆者也遇到許多在教會中服事相當認真的同靈,常常聽到他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報考神學院獻身當傳道,曾經有感動,但是時候久了就忘了。是啊,為什麼有感動不把握機會行動呢?為什麼不將身心最強壯健康的時間,完全奉獻給主,為主所用呢?

    筆者在撰寫此文章時,也是深感不配,想到這樣的內容應該若是由退休或者資深的傳道撰寫應該比較夠格,但為什麼願意提筆撰寫,也是因為想到自己25歲報考神學院到如今也過了7、8年,真的沒有後悔,反而感謝神的揀選,又加上真正想要報考神學院的年紀大約也是這個年齡,大專生可以從現在培養心志,而我們這社青年紀的人,應當再次思想,而我也不斷地思想,倘若我真的到了退休了,我還有心思力量去寫下這些文章嗎?又或者我活不到那天而沒有寫下這些文章是不是會遺憾呢?因此,當把握活著的每一天,勸勉信徒,願我們都能珍惜主給我們活著的每一天,收取莊稼趁時機。

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題醒你們。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題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彼後一12-14)

星期三, 4月 12,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3)--家庭生活篇

    許多人也曾經感受到主的愛,或許經濟上也不是說過不去,但是有了家庭、小孩,倘若家庭成員又有許多身體和心靈的狀況,在家庭中也實在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陪伴,論及『獻身』這件事,有感動也會讓人裹足不前。

彼得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十八28-30)

    談及『捨己』,往往都是得福的跳板,主耶穌說為了神的國撇下種種原本所看重的親戚關係,在今世必得百倍,來世必得永生,主耶穌的應許絕對不會錯,而這個撇下並不是『不顧』,而是明白人生的優先順序,將神的國看得比自身的親戚關係重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了耶穌,才有神所賜福的家庭生活。

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麼。(林前九5)

    使徒保羅寫信責備哥林多教會,要看眾使徒的權柄,因為傳福音的是靠福音養生,保羅為了主的緣故,沒有進入婚姻,因為這是神賜給他的恩賜,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恩賜,談及其餘的使徒,甚至點名磯法彼得,他們做使徒卻是帶著他們的妻子一同往來,甚至其他人也是,所以當時教會在使徒時代中的使徒也不是『一個人』,家庭跟著他一同往來,也因為在事奉的過程中體會夫妻生活對於教會牧養的重要性,所以寫下彼得前書,提到在外邦中要品行端正,其中一項就是提到夫妻關係,了解按情理和妻子同住才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道理(彼前三7),也可以理解古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的道理(彼前三6),畢竟彼得的婚姻和他的信仰並不是分開的,倘若彼得為了神的國做了所謂『拋家棄子』的負心漢,有怎能體會到與妻子『同住』的道理呢?

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創五21-23)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5-6)

    聖經中談及一位信心的見證人叫做以諾,在他65歲那一年,生了瑪土撒拉,神對他孩子名字的啟示,瑪土撒拉的意思是:死後災難將臨到,因此以諾的人生觀改變,過著與神同行的生活,而與神同行並不是到一個地方隱居,而是過著屬神分別為聖的生活,也看到他在與神同行的過程中,生兒養女,表明他的家庭也是和他一同走這條與神同行的道路,要能夠跳脫當時的價值觀走這條道路,真的需要信心,因為他明白了,神要來審判與毀滅世界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帶著家庭與神同行,到神的面前,也努力地尋求必得神的賞賜,因此帶著家庭過著與神同行的人生,就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是因為他的信心。

    一位傳道在大學時期參加神訓班就有想要報考神學院當傳道的感動,但要報考神學院前,也是對放不下家人心中有許多的掙扎,小孩也出生沒多久,有許多的顧慮,擔心若報考神學院了,沒有人能照顧家庭,神的帶領很奇妙,讓他有機會參加一次神學院按立傳道的畢業典禮,在那次畢業典禮後,許多的神學生看到他,雖不認識他,但也不斷地鼓勵他來報考神學院當傳道,一位神學生告訴他:『你獻上自己,神會幫你照顧家庭,你自己顧家難道比神顧的好嗎?』,這句話讓他反覆思考,也讓他再次鼓起信心,就在那次報名了神學院,現在是專職的傳道工人。

    信仰就是一種生活模式,一人獻身,全家服事,家人有同樣的心志,倚靠神才得以過每一天,信仰與婚姻、家庭生活並不是分開,這就是神要引導人更認識他的跳板,或許有許多的不捨,但深信主的應許不會落空,有信心踏出那一步,神的恩典也必定臨到那努力尋求祂的人。

星期四, 4月 06,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2)--經濟篇

    談及獻身這件事情,對於一個有工作的人,最大的挑戰想必就是經濟的問題,倘若又有房貸、車貸,有心想要獻身也會讓人卻步 ; 對於一個學生而言,面對未知的工作環境,又傳聞傳道的生活費並不高,種種原因也讓許多有志青年打退堂鼓,到底面臨經濟的壓力,物價的上漲,未來的不確定性該如何有勇氣地踏出那一步呢?

一、從轉職談起

阿摩司對亞瑪謝說:「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原文是兒子)。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對我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預言。』(摩七14-15)

    從聖經當中去看,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他要完成的旨意(弗二10),有些人是從未出生前,神啟示他的父母,將來這孩子要成為神的器皿,如參孫,有些人是父母體驗到神垂聽禱告,願意將得來不易的孩子從小獻給神,如撒母耳,但是大部分的人,他們是在生命當中體會到神的呼召,本來有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當中神的意念進來,為了回應神的呼召,進而轉職,如阿摩司,他本來是牧人,有自己的職業,又或者說還有副業(牧人+修理桑樹),本來也可以說是忙碌自己的人生,倘若沒有神的呼召成為他生命中的轉捩點,或許他的一生就是這樣過去,但是因為神選召他,叫他不跟從羊群,他就離開原本的工作,從南朝到北朝這不敬畏神的地方,傳講神的預言。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五9-11)

    又如使徒彼得,本來也是個漁夫,捕魚可說是他的專業與生命投入的重心,因為看到他有自己的船(路五3),或許本來的人生目標就是捕魚,有了船可以捕更多的魚,若再有一點事業心,再買幾艘船甚至建個漁港,將此地成為一個貿易漁港,將來老了沒力捕魚了,買個釣竿在海邊釣魚過餘生也不錯,可是神對他的旨意不是如此,當耶穌走進他的生命中,讓他體會到:沒有耶穌,沒有魚 ; 有了耶穌才有滿滿兩艘船的魚,再加上耶穌的呼召: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於是他放棄原本漁夫的工作,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今後就是做得人如得魚的專職傳道工作。

    大部分的人喜歡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因為面對未知的將來,要放棄原本的職業、生活環境,這本來就是很大的考驗,但是從聖經當中看到,大部分的工人,也是經歷如此的轉變,從原本的工作崗位轉換了跑道,因為神的呼召是在他們有著原本的人生規劃時才來到的,因此,面對轉職的壓力,並非現在才有的事,早在各個世代,這是每個要進入專職事奉的人,必須經歷的過程。

二、經濟怎麼過得去呢?

    真耶穌教會本著自立、自養、自傳之精神,不倚靠勢力、錢財,單倚靠神的靈而建設,如同使徒時代的教會,當時的使徒本著拯救世人的心,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也是本著自立、自養、自傳的精神,到各地去宣道牧養信徒。真耶穌教會的專職傳道,由總會來供應生活費,若要面對現在物價上漲的社會,以現實的層面看或許是不多的,倘若本來經濟能力是遠高於這樣的生活費的人,面對這樣的轉折必定會有所顧忌,當然現在總會也不斷地在調整生活費之補助,又或是有些地方教會也很願意幫補神學生在神學院的生活費用,但即便有總總的因應措施,最根本的問題是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恐懼。

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麼;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麼。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林前九13-14)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十28-30)

    從人的角度看,似乎是捨棄了,經濟必定受到虧損,一但經濟受到虧損,生活必定過不去,但是從神的角度看,卻是得恩典的開始,因為傳福音的是靠福音養生,有如舊約時代的祭司、利未人,被神分別為聖出來做專職事奉工作,其他支派都有產業,唯獨利未支派沒有,因為耶和華神就是他們的產業,而各支派的每個選民,也須奉獻十分之一,因為這些錢是要供給利未支派的生活,可以看到真的不會缺乏,並且豐盛有餘。

    主耶穌也是應許門徒,願意撇下一切跟從者,今世得百倍,並且來世得永生,因為一切的賞賜,生命的富足,都是從神而來的,並非倚靠自己的能力,倘若我們懂得投資,這就是雙贏的投資,不僅今世,連來世也有把握。

    筆者在報考神學院前,也是經歷這樣的衝擊,由於面對多數人是不清楚傳道這職分是如何被神引導的,得到最恐懼的話語就是:『你當傳道必定餓死』,當時我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太太又懷孕,又有就學貸款要繳交,經濟又不景氣,因此這樣的言論也確實讓我在報考神學院前許多的掙扎,但是感謝神的憐憫與大能,在我進入神學院就讀後,生活費可說是減半,太太又留職停薪,大女兒也出生了,因此算了一下,約需五年多的時間才有辦法將就學貸款還清,但感謝主,當我神學院一年級要結束時,與太太算了一下,竟發現可以直接還清,於是我們就直接還清了,打電話給我的父母,確實聽到相當震驚的語氣,是啊,以人的角度想,怎麼可能呢?到現在還是想不透那些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各行各業若推算到源頭,都必須說到:『靠天吃飯』,農夫需仰賴從天而降的雨水才使得農作物成長,業務員需仰賴神給他遇到好機會,運動員再怎麼能打也須神使他身體健壯不要受傷,基督徒定義穩定的工作最終也只能說『神使之穩定』,沒有耶穌,靠人的努力,打了整夜也沒有魚,但是有了耶穌,照著耶穌的話而行,才有魚,並且是滿滿兩艘船的魚,願我們都能從聖經當中生出信心,放下一切,跟從了耶穌。

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詩卅七25-26)


給青年的一封信: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5)—清潔

提前 4:12 (CUV) 4: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保羅勉勵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要在許多事上作信徒的榜樣,最後提及清潔,一個願意在靈修上追求清潔的,信徒也能依著這樣美好的品德,信仰得造就。 什麼是清潔? 提前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