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12, 2023

這是好的(提前二)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提前二1-3)

    基督徒活在這個世界,由於領受了神的道,許多的價值觀不同,因此世界就恨屬神的人,但又還活在這個世界,因此主耶穌替門徒禱告也說: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祢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十七14-15),在這樣的信仰環境下,大環境來說周遭是沒有領受神的道的,因此,身為神國的百姓,也沒有辦法將自己完全置身於這個世界之外,保羅勉勵提摩太,要這樣牧養神的教會,為萬人懇求,甚至為君王禱告,這是好的,也可在救主面前蒙悅納。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提前二4-7)

    然而,為什麼要幫萬人與君王禱告呢,因為最重要我們當積極關懷的是:人的信仰與靈魂。

一、為萬人

    聖經說,人本來活在這罪惡的世界中,順服這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看似自由地隨著心中所喜好的去行,被稱為可怒之子,倘若沒有主耶穌的救贖,讓人活過來,那麼人只能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二1-3)。倘若我們能夠體恤神的心腸,就能明白神愛人的心腸,不願人死在罪惡當中,願人人都能悔改得救,不願有一人沉倫,倘若還有這麼一點時候,也願意等待人回頭,因此為萬人禱告,就是要能去體恤神的心腸。

    聖經中記載一位很有個性、也了解神的話語,甚至可以說他曾經也體會過神同在滋味的工人,他叫做約拿,他憑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服事神,但方向卻和神的方向相反,為何如此,因為神要約拿到他的敵人亞述國尼尼微城去傳警告,約拿無法體貼神的心腸,不關心外族的人甚至是他的敵人靈魂是否得救,而這樣的工人,神也教導他,裡面尼尼微大城裡,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又十二萬多人,並且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四10-11)。因為這是神最關心的事情,屬神的人也當體貼神的心腸,為萬人禱告,求神開人的心眼,明白真道。

二、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

    君王與在位者,掌管整個社會的經濟、治安,國家政策走向,甚至在一些較專制的國家,信仰也是由國家來決定,並不是這麼自由的。因此,在當時使徒時代的信徒,也是在羅馬政府的權下,看到當耶穌講了道,卻被誤會要推翻羅馬政權,另立一個國的眾人的激進反應,看出當時的環境,比起現在許多的國家是更難擁有信仰自由的環境,要宣道、牧養上,想必更是造成更多的困難與挑戰,因此,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目的並非是要支持某個政黨,某個候選人,因為神的國不在這個世界(約十八36),而是使基督徒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視地度日。

    有如聖經中記載但以理被擄到巴比倫,在那個環境裡,周遭的人並不是接受拜獨一真神的信仰,要能夠持守信仰,也受到很大的挑戰。但當時的王尼布甲尼撒,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棵樹高及諸天,但卻被砍下,神使但以理有解夢的能力,警告尼布甲尼撒王就是這棵樹,帝國雖大,但會被砍下,甚至被趕出國吃草如牛,直到他明白是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雖然警告國王,卻也仍愛心代求,祈求王悅納他的諫言,以施行公義斷絕過,以憐憫窮人除掉罪孽,求神讓他的平安可以延長(但四26),當時尼布甲尼撒王是抬舉但以理的信仰的王,王肯定神的白姓,神的百姓雖然被擄,但仍有機會復興他們的信仰。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麼;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羅十三1-4)

    為君王禱告,當然這背後的信心是神在人的國中掌權,因為也是神把他放在那個位子上的,屬神的人明白,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人人當順服他,是因為我們懂得順服神的道理,聖經說,王的心在神的手中,好像隆溝的水隨意流轉(箴二十一1)。有神,才有君王,願主給我們一個平安的環境,得以敬虔度日,因為這是好的。

星期二, 9月 05, 2023

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提前一)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一5)

    使徒保羅寫信給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教導他如何去牧養教會,因此這叫作教牧書信,問安之後的第一個重點,也就是『務要教導純正的真理』,因爲保羅提醒在提摩太那邊,也有人傳『異教』,也就是傳不同的教義,身為神的僕人,最重要的就是教導純正的命令,而這個命令是從神來的,但是要建立在真誠的愛根基上,倘若沒有建立在這愛上,就如同一些教法師,都不明白自己所傳的,那麼,這樣的愛是什麼呢?

一、清潔的心

    清潔的心也就是單純、純潔的心,沒有貪心,教導的人並不是因為想要從中得著財富名利等,而是真誠的希望人可以得救,認識這位天上的神,也就是這動機是單純的。正如使徒保羅所說:『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林前九18),如此所傳的道才是正確。

    聖經當中記載一位大有能力的先知叫做巴蘭,他的口只要開口祝福誰,誰就得祝福,咒詛誰,誰就得咒詛,甚至連遠在好幾千公里外的摩押王巴勒都聽說他的能力,於是重金禮聘巴蘭先知去開口咒詛神的百姓以色列民,巴蘭先知被這些錢財引誘,神甚至用了一隻驢開口說人話要去攔阻他的愚妄,但是攔不住,當他開口咒詛時,神讓咒詛變祝福,而最後這位巴蘭先知也被神所棄,雖然也是要傳講神的信息,可是,為利混亂神的道,也成了今日我們的鑒戒。

二、無虧的良心

    無虧的良心表明講神的道必須也能懂得自省,愛神就須遵守神的道,神的真理能夠刺入、剖開人的心(來四12),因此傳講神命令的人當然也須要求自己能夠行道,因此,靈修是基本功,藉著屬靈的德性講述屬靈的真道,因此聖經說用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成為屬靈的人得以看透萬事,屬血氣的人卻沒辦法領會,反倒以為愚拙,這些事只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3-15)。

    人是如何得著這無虧的良心,也是透過洗禮來洗淨的(彼前三21),洗淨良心的人不得再回去背著良心走不敬虔的道,這良心要對得起神,因此保羅提醒提摩太,說:『有人丟棄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船有洞還不趕緊補,只是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與慾望,硬心不悔改,越講道卻沒辦法自省,這船終究破壞了。

三、無偽的信心

    無偽表示真誠,真誠的信心,表明這愛建立在對神的道充滿信心,這是不虛假的,在傳講神的正道的人,難免會遇到挫折,軟弱,灰心的時候,表示這道是真的,而真誠的信心也是建立在行道上,聖經說信心是加上相對應的行為才得以完全,表現在『勒住自己的舌頭』、『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的事上(雅一26-27)。

    筆者就讀神學院期間,第一堂往往就是談到院訓:『求靈德、求靈智、求靈力、傳福音』,原來今天要傳福音的人並不是馬上出去傳福音,必須經歷一段祈求屬靈品德的過程,為首要目標,也就是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守這敬虔的道,才得以傳講這天國的福音,主耶穌所傳的道叫做生命之道,是從天上來的糧,是靈,也是生命,因此傳講這道的人,是曾經被主的道改變過的生命,用生命去影響生命,才能見證神的道,願我們互相鼓勵,時常地被聖靈充滿,講述神的命令,因為這命令的總歸就是愛。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彀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林前十三1-2)

星期二, 8月 22, 2023

行善不可喪志(帖後三)

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帖後三13-15)

    保羅與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在一起時,明白那裡有些人不按規矩而行,甚至專管閒事,可說是教會中的閒雜人,因此勉勵這些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帖後三11-12),但這樣的行為,也影響著教會,所以保羅告訴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人如何面對這樣的人,要記下他,並且不要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但不要以他為仇人,勸他如弟兄,如此叫做『行善不可喪志』。

    神給教會有赦罪與留罪的權柄(太十六18-19),有這樣的權柄就是領受聖靈的人(約二十21-23),因此這就是為什麼當使徒他們領受主耶穌的命令,要先在耶路撒冷等候那應許的聖靈,當他們禱告領受應許的聖靈之後,以說方言為證據,才幫別人施洗,建立神的教會(徒一~二),也因為如此教會在使徒時代遵守使徒的教訓(徒二42),而使徒被差派到各地方傳揚同一個真理,因為使徒不夠因此由使徒按立地方的長老(徒十四23),在地方上牧養神的教會(徒二十28),而這屬靈的權柄是神給的,得以造就教會。

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也不要禁止說方言。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39-40)

    教會有他的規矩在,因此當哥林多教會面對聚會的秩序混亂,有些人有著用方言講道的特殊恩賜,也不輪流翻,造成教會中秩序的混亂,因此保羅教導,用方言講道者只能有兩個人,至多三個人,要輪流說也要有人翻,若沒有人翻,就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林前十四27-28),從使徒保羅的信息看到,教會中的秩序問題是多麽重要。

    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從現在多元的觀點來看,似乎是那麼地沒有愛,也似乎是那麼地沒有憐憫,關懷的心,但聖經當中看到,面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方式,有些犯罪了還囂張自高自大影響教會者,要把他從教會趕出去(林前五1-13),而有些人經過私底下勸告,甚至教會也勸告,始終硬著心違反大局者,當把他視為外邦人看待(太十九15-18),有些人被情慾沾染了他的行為,要存懼怕的心憐憫他們(猶23),有些被偶然的過犯所勝,要用溫柔的心也小心地將他挽回(加六1),因此,面對不同的狀況,看到聖經有著不同的引導。

    面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問題,這些人也不是犯什麼嚴重的罪,也不是被情慾沾染的行為,更不是偶然被過犯所勝,而是影響著教會的秩序,影響到教會,面對這樣的人,教會第一步就是讓他自覺羞愧,記下他,表明要告知教會所有的人此人的狀況,甚至點名,並且不和他交往,目的在於維護教會的人,並且讓他自覺羞愧,但也不是完全地把他隔絕,當他自覺羞愧後,他不是仇人,要勸他如弟兄,這就是從神來的愛。

    想必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許多人也很難去處理面對,因此保羅勉勵『行善不可喪志』,因為這就是神認為的善,以維護教會的公義與憐憫,願主賞賜我們智慧,得以彰顯屬靈教會的權柄。

給青年的一封信: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5)—清潔

提前 4:12 (CUV) 4: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保羅勉勵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要在許多事上作信徒的榜樣,最後提及清潔,一個願意在靈修上追求清潔的,信徒也能依著這樣美好的品德,信仰得造就。 什麼是清潔? 提前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