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20, 2024

假冒為善的有禍了(太二三)

 

太 23:1-3
CUV 23:1 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
CUV 23:2 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CUV 23:3 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馬太福音二十三章,特別針對文士與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談論,從當中我們看到主耶穌的用語算是很強烈,證明今日主耶穌他要更正的,就是虛假的信仰。

假冒為善的信仰


1. 能說不能行

太 23:4
CUV 23:4 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主耶穌說他們所吩咐的,表示是教導律法的內容,那是對的要去遵行,但是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教導但是不能行。

當人教導律法,但是卻不去行,就如同將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道理是對的,無奈卻不能造就人。

番 3:4-5
CUV 3:4 她的先知是虛浮詭詐的人;她的祭司褻瀆聖所,強解律法。
CUV 3:5 耶和華在她中間是公義的,斷不做非義的事,每早晨顯明他的公義,無日不然;只是不義的人不知羞恥。

西番雅時期的祭司褻瀆聖所,強解律法,英文說是對律法很暴力,很暴力地去講述神的律法,但是行事為人卻行不義的事,神也要來刑罰這樣的人。

愛神的,就必遵守神的道,不能說愛神,但是卻不遵守神的道,這就是一種假冒為善的信仰。

2. 所做要讓人看見

太 23:5
CUV 23:5 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

文士與法利賽人,將配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這樣別人就更可以清楚看到他們是將聖經經文記在心上的人,記住經文本是好的,但是動機若只是故意要人看見,那就不好了。

太 6:5-6
CUV 6:5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CUV 6:6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不可像假冒為善的人,故意在十字路口上禱告,為的是叫人看見,禱告原是好的,但是如果禱告是故意要人看見,這就不好了。

主耶穌要教導我們不是不要有敬虔的生活,而是人在過著敬虔的生活之時,也應當要由心發出,不是『故意』要人看見。

3. 喜愛人的榮耀

太 23:6-7
CUV 23:6 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
CUV 23:7 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

身為人,都喜悅人的尊重,有了權力,身份地位,就自然會得到人的尊重,社會上如此,宗教信仰的領袖也不例外,當然這世界一切有權柄,有地位的,也是神安排他們坐在那個位子,人人也都當順服(羅十三1-7),因此不是說不能坐在那個位子上,神也從塵埃中提拔人,但是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是因為他們『喜愛』這件事,人生觀、事奉觀是為了爭奪坐在會堂裡的高位,要得人的榮耀的心態,這就是主耶穌所責備的。

帖後 2:3-4
CUV 2:3 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
CUV 2:4 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裏,自稱是神。

末後的日子,必有大罪人,沉淪之子會顯露出來,他們的特點就是高抬自己,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表明也是信仰的層面,魔鬼也運用人的驕傲,引誘人成為沉淪之子,這樣的信仰就如同法利賽人的信仰一樣了。

既然主耶穌對虛假的信仰是相當厭惡的,我們今天應當如何來追求真實的信仰呢?

真實的信仰

雅各書的主題就是尋求真實的信仰,聽道必須行道才為真,談及三個層面。

雅 1:26-27
CUV 1:26 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CUV 1:27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1. 勒住自己的舌頭:言語的靈修

雅 3:2
CUV 3:2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舌頭的影響力是很大的,言語所說的就是心裡所想的,因此追求真實的信仰的人必定會勒住自己的舌頭,不讓頌讚與咒詛從同一個口出來,一旦在言語上面有一點點瑕疵,他也會在禱告當中去思想、悔改,求神赦免他『冒失開口』的罪。

因著自媒體的發展,每個人現在都有自己的平台,可以隨時隨地地發表自己的言論,不論是聲音、影像、文字,這些都是言語,但追求完全的人,會注意所言與真道是否相符,污穢的言語不會從他的口裡出來(弗四29),這就是真實的信仰。

2. 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真誠的愛心

孤兒寡婦表示他們是需要幫助的人,但是幫助他們或許得不到什麼好處,因為他們不是這個世界有權有勢的人,倘若今天我們的信仰,所做的都是為了讓人看見,那麼就不會看到群體當中的這些人。

孤兒寡婦已經很可憐,更何況他們還在患難中,表示有一種急切性,這需要不虛假的愛心,看到群體當中最小的一個,或許別人看不見這樣的行為,但是我們的父在暗中查看,必定會報償,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是真實的信仰。

3. 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分別為聖的信心

一個追求真實的信仰的人,他必定是遵守神律法真道的人,神的律法引導人要追求聖潔,若願意謹守遵行,表明他具備一個分別為聖的信心,用行為來證實他的信心。

雅 4:3-4
CUV 4:3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CUV 4:4 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淫亂的人原文作淫婦〕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

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所以我們在這過程中只能做選擇,並不能腳踏兩條船,法利賽人追求外在的敬虔,外表看起來是粉飾的墳墓,但是裡面裝的死人骨頭,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與放蕩,外表有聖潔,但是內心是世俗的心,這都成為我們的鑒戒。

假冒為善的人有禍了,願我們都能追求言語的靈修,真誠的愛心,與分別為聖的信心,追求真實的信仰。

星期五, 7月 19, 2024

怎麼不穿禮服呢?(太二二)

 

太 22:12-13
CUV 22:12 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裏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
CUV 22:13 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主耶穌繼續談及天國的道理,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一個王要為他的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本來打發了僕人去找原本被召的人,但是這些人不理會,還有些人把僕人殺了,王憤怒燒了他們的城,第二次再次打發僕人出去,不論善惡都招聚了來,但是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問他為何不穿禮服,他也無言可答,就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了。

被召的人


1. 第一次被召

羅 10:1-4
CUV 10:1 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CUV 10:2 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
CUV 10:3 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
CUV 10:4 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

神的救恩一開始是臨到以色列人,並且將律法賞賜給他們,神親自來到世上,成為肉身的樣式,讓律法所說的話成就在耶穌身上,全世界的人,也應當因著信耶穌基督而得著義,因為他才是律法的總結。

但是以色列人雖有熱心,沒有真正認識神的真知識,就如比喻當中這第一次被召的人,王差遣僕人去邀請他們參加王的兒子娶親的筵席,但是他們卻不理會,甚至有些人將王的僕人殺了,因此,本來被召,但是不配,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耶穌,所以救恩臨到了外邦人。

2. 第二次被召

王第二次請僕人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這第二次召的人,即所謂的『外邦人』,這些人能夠被邀請,是因為『原本所召的人不配』,所以救恩臨到了外邦人,這就是神對我們的邀請。

神的救恩是向全世界的人敞開的,或許有些人原本是善,有些人原本是惡,但是這些人都被神揀選進入這救恩的筵席,我們真是不配,人生本來活在大路上,與這個救恩筵席是沒有相關的,走著自己的人生路,行事為人也是活在罪惡之中,但是主救恩的門向我們敞開,差遣他的僕人們傳講這邀請的信息,因此我們今日得以進到這救恩的筵席中。

禮服是什麼?

雖然被選召進入這救恩的大筵席,但是裡面卻有人沒有穿禮服,依然被王質問,為什麼不穿禮服呢?沒有穿禮服的人最後也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到底這禮服是什麼呢?

1. 洗禮穿上義袍

加 3:27-29
CUV 3:27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CUV 3:28 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
CUV 3:29 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

本來救恩是臨到以色列人,但是因為他們的不信,救恩臨到了外邦,不分什麼樣的人也要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承受產業,聖經說到,當我們受洗歸入基督,就是披戴基督了,受洗之後就穿上這聖潔的義袍了。

在基督耶穌裡要成為一,不分什麼樣的人,有如比喻當中的『不論善惡』都召了來,但是當人接受洗禮洗去了罪,有著聖潔的義袍,就是穿上這禮服,應當保守這屬靈的身份,將來要去赴羔羊的婚宴。

2. 經大患難得洗白

啟 7:14
CUV 7:14 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

經過洗禮之後,應當除去自己的污穢,行在神聖潔的真道上面,但是人要行在這真道上,有很多的軟弱,人必須經歷大患難,也就是神煉淨的過程,才能夠熬煉出真實的信心,當然走過了大患難,倚靠主耶穌的寶血,就能再次將污穢的衣裳洗白淨了。

瑪 3:2-3
CUV 3:2 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他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
CUV 3:3 他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

主來的日子,如煉金之人的火,會煉淨神的工人,當工人被煉淨之後,他們就能憑公義獻供物給神,在這過程當中,倚靠自己能力的都站立不住,換句話說,被煉淨的工人會經歷站立不住的時期,或許會讓人要放棄信仰,但是願意重新倚靠神站起來,深信這是神煉淨的過程,就是走過大患難的這群人。

我們或許有許多的軟弱,在服事過程也不清楚,但是神要屬祂的工人得以完全,必定會讓他們經歷這樣的大患難,我們也應當倚靠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污穢的衣裳。

3. 聖徒所行的義

啟 19:7-8
CUV 19:7 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豫備好了。
CUV 19:8 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

羔羊的婚宴,就是最終神要來迎娶教會,我們就是這個新婦,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表明是在生活當中,要能夠行出義,也就是遵行聖經的真理,穿上這件細麻衣,才能赴羔羊的婚宴。

約一 1:8-9
CUV 1:8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裏了。
CUV 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聖徒所行的義不是表示他們沒有軟弱,而是他們懂得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時刻地檢視自己是否行義,倘若誠實地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並且願意轉回行義,神是信實地,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因為我們體會什麼是『聖靈的更新』。

這三件(洗禮穿上義袍、經大患難得洗白、聖徒所行的義)衣服也可以說是同一件,在信仰追求完全的過程中,倚靠聖靈的幫助,有時污穢卻願意洗白,表明我們應當時常地在神面前悔改,因為我們是一個願意穿禮服的人,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裝飾整齊,穿上禮服去赴羔羊的婚宴。

星期四, 7月 18, 2024

主要用牠(太二一)

 

太 21:3
CUV 21:3 若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就說,主要用他;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

主耶穌準備光榮地進城,進去前,告訴兩個門徒,往對面的村子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一處,要他們解開牽到主耶穌這裡來,告訴他們:主要用他。

一、驢駒是應驗聖經的預言

太 21:4-5
CUV 21:4 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
CUV 21:5 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

馬太時常引用舊約先知的預言,因為馬太福音所寫的對象是猶太人,要告訴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就是耶穌,而主耶穌所發生的事情,是舊約先知有記載的。

弗 1:4-5
CUV 1: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CUV 1: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豫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弗 2:10
CUV 2:10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

神在創立世界以先,就已經在基督裡揀選我們,使我們能夠得著兒子的名分,這是神的全知全能,因為我們就是神的工作,要我們去完成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

我們今天也是一樣,神的工人要去完成神末世的工作,好像這隻驢駒,生長的過程也不知道竟然有一天會完成應驗舊約先知預言的工作,但是主耶穌都知道,他有他的安排,我們每一天也應當去思考,我們是神的工作,要完成他在我們身上從創世以來的旨意。

二、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

可 11:2
CUV 11:2 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裏,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

在馬可福音的對觀記載,提到這隻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主耶穌要門徒把牠牽來。

從來沒有人騎過,當然因為是驢駒,也就是小驢子,年輕,沒有經驗,但是更重要的是,沒有沾染其他人之手,另外一方面來說,牠存在的目的就是等候主耶穌將牠牽去,被主耶穌騎在上面,這就是牠存在的目的。

羅 12:1-2
CUV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CUV 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前面十一章談及人是怎麼被神救贖的,是因著信,靠著聖靈而有的行為被拯救,這就是神的慈悲憐憫,因此,一個人體會這件事情,就是要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過著活祭的生活,第一步就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並且去查驗神的旨意。當然在這個世界領受許多觀念,生活準則往往會倚靠過去的經驗,倘若過去的經驗都是倚靠神,按著神的旨意當然沒問題,可是倘若以前往往倚靠自己的經驗,那麼就必須要更新去尋求神的旨意而活。

從來沒有人騎過,表示一種單純,預備自己成為聖潔的心,我們今日被神所用的人,也如這隻小驢駒,或許沒有太多的經驗,但是我們願意預備自己,等候主來用的那一天。

三、驢駒是與主同得榮耀的

太 21:7-9
CUV 21:7 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
CUV 21:8 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
CUV 21:9 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稱頌的話〕

驢駒與主耶穌一同進城,眾人稱頌,高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是極有榮耀的,表示他們也相信這就是聖經記載的彌賽亞。

約 12:13-15
CUV 12:13 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
CUV 12:14 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的說,
CUV 12:15 錫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

驢駒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是主卻要用牠,另一方面當然牠也順服地被牽來,之後就與主耶穌一同進城了,主耶穌就是神百姓的王,要復興祂的國度,驢駒與主同得榮耀。

我們身為神的兒女,生活的目標就是要與主同得榮耀,或許我們有如這個小驢駒一般,但是神在我們身上有祂的旨意,雖然我們沒有太多的經驗,但是我們願意預備自己,安靜等候神的時候,深信當主說:『主要用你』的時候,我們也會願意用信心回應神的呼召。

給青年的一封信:一生當行何事為美?(3)—有限時間找尋同伴之美

傳道書的作者,是在耶路撒冷作王,享受人生所享受的一切,但是他繼續思考道理人生當中,一個人當行何事為美?繼續談及,人應當在有限的年日找尋同伴,這是神看為美的。 3. 有限時間找尋同伴之美 傳 4:7-12 (CUV) 4:7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 4:8  有人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