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5,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5)--生命價值篇

    在我大三的那一年,周遭一位同靈騎著車,準備前往教會來遵守安息聖日,因著路上的碎石,騎車時滑倒,而後面一台卡車追撞,這位同靈就這麼離世了,那時的他才剛受洗沒有多久,約20歲上下,雖知道人的生命是神掌握,但突如其來的意外,不禁也讓人感嘆與震懾,原來棺材裡真的是裝死人,並不是只裝老人,當時的我正在思考著人生的價值,想通了一件事:要在有限的人生裡,追求離神最近的工作。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十四13)

    常常在喪禮時會提到這節經節,到底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一個人從小有機會接受教育,為了將來工作有出入,而為了生活工作必須勞碌,為了要有更好的生活因此工作更加地勞碌,倘若有了機會升遷,因著更重的責任需要賦予更多的行動力,有著工作職場的一片江山,但是冷靜地思考後就會發現,這些江山當人離世之後,是否帶得走?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是所有的人面對死亡應該都有的認知,但聖經告訴我們,有一件事我們人死後帶得走的,也就是『做工的果效』,同樣面對死亡,但是慶幸地,他們是在主裡面而死,表明他們接受了主的救恩,遵行所信的真道,保守在主裡面的信仰觀,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主拯救世人的工作而勞苦,因此這樣的的果效隨著他們,每個人很公平,一天都有24個小時,而相信聖經也明白來世救恩之盼望的,就會將時間及生命的重心轉向:為主作工的果效。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1-12)

    聖經中談及神的工人,有些人工作時間很長,但也有些人工作時間很短,施洗約翰是為耶穌鋪路的開路先鋒,神對他的旨意就是如此,當耶穌出來之後,原本跟隨約翰的門徒也轉而跟隨了耶穌,但是他明白神對他的旨意,因此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沒過多久約翰被抓,最後也被斬首,從人的角度看或許這樣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但是耶穌卻肯定施洗約翰,談到他是一個『在天國裡的人』,也勉勵我們的人生觀,要為天國而努力。

有人聲說:你喊叫吧!有一個說:我喊叫甚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賽四十6-8)

    人的生命就如草與花,再怎麼茂盛的草也必枯乾,再怎麼豔麗的花也必凋殘,對神的永恆來說這一切都是短暫的。真正的價值就是人是否有神的話,因為只有神的道才是永遠立定的,如此一來,屬靈的信仰工程是用金銀寶石而堆砌,有價值的人生是在乎是否在有限的年歲裡,追求神的道,而若能將身心奉獻給主去傳揚這樣的道,這就是可以存到永遠的價值。

    每個人工作都需要努力,但是安靜下來去思考,工作的老闆真的不一樣,傳道也是需要付出時間與精神,目前負擔大專輔導傳道的工作,有時大專團契結束回到家也快12點,隔天一早也有事工,身體雖然累,但心靈卻是滿足喜樂,因為是『為主而忙』,勞苦也樂意,如同讚美詩135所言:我若一息尚存,必為耶穌忙!願主調轉我們的腳步,看到人生的價值,獻身為主而忙,當我們復活後,做工的果效隨著我們到那永遠的國度裡。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星期四, 4月 20,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4)--把握時機篇

    聽過一些有志青年也曾想過要走上獻身專職傳道這條路,明白這條路的價值性,但一直覺得時機還未到,等待經濟家庭狀況穩定了,再來獻身,又或者不斷地告訴自己:時候還沒到,然而當感動的時間一過,也就漸漸地將那曾經觸動他內心深處的感動隱藏起來了。

凡被數的利未人,就是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眾首領,照著家室、宗族所數點的,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凡前來任職、在會幕裏做抬物之工的,共有八千五百八十名。(民四46-48)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利未人是這樣: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裏,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至於所吩咐利未人的,你要這樣向他們行。」(民八23-26)

    舊約時期神特選利未支派來辦理會幕的專職工作,百姓的信仰興衰與否和利未人是否真的『專職』有關(尼十三10-13),而神揀選利未人專職事奉的年齡是30-50歲,從這兩節經節綜合來看,可以大致理解,30-50是在會幕裡辦事的,25歲可以開始辦理,所以推論下可說是25歲的利未人開始學習辦理會幕的事情,30歲開始正式在會幕裡工作,或許可以說是這五年的學習時間。好像今日神學院的訓練一樣,雖然也明白自己的身份要踏入專職的服事,但仍須經過被神洗淨、改造的時期,才得以成為神要用的器皿,而這也需要時間。

    不論是25歲或者30歲,都提到一個重點,神有選定專職工人的工作時間點,25歲到50歲,也就是人生的精華時期,許多的人在這個時期是工作飛黃騰達時期,而這些利未人,卻將人生的黃金時期投入在神的專職事奉當中,因為這個時期是最有體力、精神、活力等,這些利未人還需要抬會幕,所以一但過了50歲這樣的工作也確實比較吃力,也看到一件事情:神有安排一個人可以專職事奉的年限。

    正如神學院的招生年齡是25到40歲,傳道屆齡退休是到65歲,進入神學院需四年的訓練與實習,課程的緊湊以及各種心志的操練,再加上讀書的生活,對於一個工作已久的人,要再重新進入上課學習、讀書、繳交作業、各地實習的學生生活,確實在體力與精神上是相當吃力的,再加上開始駐牧之後,被差派的生活,很快地就結束了,到底在短暫的人生當中,我們有多少時間可以真正地『為主而忙』呢?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

    傳道書是一卷智慧書,講明虛空的人生下,應當把握時間去追求的事情,而最重要的就是要紀念造我們的主,而也提及要把握年幼之時,因為必有衰敗的日子,以下就談到一個人各方面漸漸凋零的狀態,所以紀念造我們的主是有他的時間性的,這顛覆了我們原本的價值觀,大多數的人的認知是,等我工作、家庭穩定了,事業也有成了,退休之後,我要在神的殿中服事,可是換個角度思考:我們真的能活到退休嗎?而為什麼服事神這麼重要的事情要等到退休才來做呢?智慧的話提醒我們,應當把握時機。

    一位年輕傳道分享到,為什麼當時願意在年紀輕輕時就獻身報考神學院來當傳道呢,就是因為他想要獻上至好的,而當時他的『至好的』對他而言就是他的『青春』,因此投入了專職事奉的行列。筆者也遇到許多在教會中服事相當認真的同靈,常常聽到他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報考神學院獻身當傳道,曾經有感動,但是時候久了就忘了。是啊,為什麼有感動不把握機會行動呢?為什麼不將身心最強壯健康的時間,完全奉獻給主,為主所用呢?

    筆者在撰寫此文章時,也是深感不配,想到這樣的內容應該若是由退休或者資深的傳道撰寫應該比較夠格,但為什麼願意提筆撰寫,也是因為想到自己25歲報考神學院到如今也過了7、8年,真的沒有後悔,反而感謝神的揀選,又加上真正想要報考神學院的年紀大約也是這個年齡,大專生可以從現在培養心志,而我們這社青年紀的人,應當再次思想,而我也不斷地思想,倘若我真的到了退休了,我還有心思力量去寫下這些文章嗎?又或者我活不到那天而沒有寫下這些文章是不是會遺憾呢?因此,當把握活著的每一天,勸勉信徒,願我們都能珍惜主給我們活著的每一天,收取莊稼趁時機。

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題醒你們。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題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彼後一12-14)

星期三, 4月 12, 2023

談談獻身這件事(3)--家庭生活篇

    許多人也曾經感受到主的愛,或許經濟上也不是說過不去,但是有了家庭、小孩,倘若家庭成員又有許多身體和心靈的狀況,在家庭中也實在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陪伴,論及『獻身』這件事,有感動也會讓人裹足不前。

彼得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十八28-30)

    談及『捨己』,往往都是得福的跳板,主耶穌說為了神的國撇下種種原本所看重的親戚關係,在今世必得百倍,來世必得永生,主耶穌的應許絕對不會錯,而這個撇下並不是『不顧』,而是明白人生的優先順序,將神的國看得比自身的親戚關係重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了耶穌,才有神所賜福的家庭生活。

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麼。(林前九5)

    使徒保羅寫信責備哥林多教會,要看眾使徒的權柄,因為傳福音的是靠福音養生,保羅為了主的緣故,沒有進入婚姻,因為這是神賜給他的恩賜,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恩賜,談及其餘的使徒,甚至點名磯法彼得,他們做使徒卻是帶著他們的妻子一同往來,甚至其他人也是,所以當時教會在使徒時代中的使徒也不是『一個人』,家庭跟著他一同往來,也因為在事奉的過程中體會夫妻生活對於教會牧養的重要性,所以寫下彼得前書,提到在外邦中要品行端正,其中一項就是提到夫妻關係,了解按情理和妻子同住才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道理(彼前三7),也可以理解古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的道理(彼前三6),畢竟彼得的婚姻和他的信仰並不是分開的,倘若彼得為了神的國做了所謂『拋家棄子』的負心漢,有怎能體會到與妻子『同住』的道理呢?

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創五21-23)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5-6)

    聖經中談及一位信心的見證人叫做以諾,在他65歲那一年,生了瑪土撒拉,神對他孩子名字的啟示,瑪土撒拉的意思是:死後災難將臨到,因此以諾的人生觀改變,過著與神同行的生活,而與神同行並不是到一個地方隱居,而是過著屬神分別為聖的生活,也看到他在與神同行的過程中,生兒養女,表明他的家庭也是和他一同走這條與神同行的道路,要能夠跳脫當時的價值觀走這條道路,真的需要信心,因為他明白了,神要來審判與毀滅世界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帶著家庭與神同行,到神的面前,也努力地尋求必得神的賞賜,因此帶著家庭過著與神同行的人生,就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是因為他的信心。

    一位傳道在大學時期參加神訓班就有想要報考神學院當傳道的感動,但要報考神學院前,也是對放不下家人心中有許多的掙扎,小孩也出生沒多久,有許多的顧慮,擔心若報考神學院了,沒有人能照顧家庭,神的帶領很奇妙,讓他有機會參加一次神學院按立傳道的畢業典禮,在那次畢業典禮後,許多的神學生看到他,雖不認識他,但也不斷地鼓勵他來報考神學院當傳道,一位神學生告訴他:『你獻上自己,神會幫你照顧家庭,你自己顧家難道比神顧的好嗎?』,這句話讓他反覆思考,也讓他再次鼓起信心,就在那次報名了神學院,現在是專職的傳道工人。

    信仰就是一種生活模式,一人獻身,全家服事,家人有同樣的心志,倚靠神才得以過每一天,信仰與婚姻、家庭生活並不是分開,這就是神要引導人更認識他的跳板,或許有許多的不捨,但深信主的應許不會落空,有信心踏出那一步,神的恩典也必定臨到那努力尋求祂的人。

給青年的一封信: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5)—清潔

提前 4:12 (CUV) 4: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保羅勉勵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要在許多事上作信徒的榜樣,最後提及清潔,一個願意在靈修上追求清潔的,信徒也能依著這樣美好的品德,信仰得造就。 什麼是清潔? 提前 5:2 ...